迪康药业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德国华裔学志转向关注更全面的汉学研究 [复制链接]

1#
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路线 http://www.xxzywj.com/

作为欧洲重要的汉学期刊,《华裔学志》(MonumentaSerica)由天主教圣言会会士、德国汉学家鲍润生(FranzXaverBiallas)于年创办,已经历了80余年的发展历程,主要发表中国文化、中西方交流等方面的研究成果。近期,笔者有幸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到华裔学志汉学研究所访学,该研究所是德国汉学研究重镇,给笔者留下了深刻印象。

深受中国文化影响

目前《华裔学志》的编辑部成员主要有魏思齐(ZbigniewWesolowski)、顾孝永(PiotrAdamek)、巴佩兰(BarbaraHoster)、顾迪康(DirkKuhlmann)等。笔者认为,与过去编辑部成员主要为有天主教背景的波兰籍学者相比,如今多位德国籍汉学家的加盟,在某种程度上表明德国汉学研究的世俗化和传统化倾向有所加强。

毋庸讳言,华裔学志汉学研究所主要成员的学术研究都与中国有关,他们都有在中国长期游学的经历,其学术道路均曾受过中国学人或者华裔学者的影响。《华裔学志》现任主编魏思齐,为德国波恩大学汉学博士,主要研究中国思想和中国佛学。顾孝永为华裔学志汉学研究所主任,毕业于荷兰莱顿大学,曾在中国的西北大学留学,主要研究中国历史、汉学研究的历史以及中国古代的避讳学等。顾迪康毕业于德国特里尔大学,曾访学于华中师范大学,写有多部以梁启超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专著。巴佩兰曾经师从德国著名汉学家顾彬(WolfgangKubin),其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国现当代文学领域。她还是一位“中国媳妇”,其丈夫是湖南人。

华裔学志汉学研究所的另一位成员雷立柏(LeopoldLeeb)已经在中国居留多年。这位奥地利汉学家于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获得博士学位,自年以来一直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,著有《张衡、科学与宗教》《古希腊罗马与基督宗教》等,对于中西方文化的特点有自己独到的见解。其对中国文化的喜爱与其居留在中国的时间更是成正比。他在年出版的《我的灵都:一位奥地利学者的北京随笔》中表示,汉语真的很美,外国人应该有个理由爱北京,北京就是他的家,他真正的精神家园是北京。

近年来,华裔学志汉学研究所与中国有关研究机构的互动十分频繁,双方的交流也更为深入。年5月6日至7日,为纪念《华裔学志》创刊80周年,由中国海外汉学研究中心、台湾辅仁大学华裔学志汉学研究中心、德国奥古斯丁华裔学志研究院联合主办,世界亚洲研究信息中心协办的“《华裔学志》与西方汉学”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举行。年11月,第五届世界汉学大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,汉学刊物的发展是大会的重要议题之一。大会围绕“汉学刊物的百年回顾”这一主题进行了专题讨论,与会学者就《华裔学志》《通报》(T’oungPao)等重要汉学期刊的发展以及《华裔学志》编辑人员的研究成果等展开了研讨。此外,也有许多国内学者受邀赴华裔学志汉学研究所交流。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