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癜风初期症状有哪些 https://m.39.net/pf/a_7282164.html文/宋子豪
前段时间,四川房企一哥蓝光发展流传出一封内部文件,余驰卸任常务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。
接任的杨武正是一位95后高材生,持有美国德雷塞尔大学金融本科学历和英国华威大学金融硕士学历。今年刚25岁。
年轻,高学历,总裁。如果长得帅一点就是晋江女频文的男主了。
当然,杨武正更值得介绍的身份,可能是蓝光发展董事长杨铿的儿子。
杨铿跟杨武正差不多大的时候,也面临事业的转折点。
年邓小平发表南巡讲话,鼓励国民要解放思想。
他说:“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,看准了的,就大胆地试、大胆地闯。”
时代的旋律撩动了无数年轻人的心。
这一年潘石屹等万通六君子兴办万通,苗鸿冰离开石油部办公厅,创办“白领”,副县长热门人选朱新礼下海,创办“汇源”。
下海两年的杨铿,这时已经在汽配行业打下了一片天,但心比天高的他,有了一个更具挑战性的想法。
赌上全部身家投身房地产。
汽配厂如何转型成房企,最后还成为国内top30。杨铿的核心理念来自达尔文:物竞天择,适者生存。
三十年前,主角是筚路蓝缕的创一代,三十年后,舞台上变成了履历光鲜的接任者。
但当下最大的难题是,权力能否平稳交接?
一、少帅上位,老将下马
蓝光发展的高管一向换得快。
年,杨铿对未来的房地产市场做了一个比喻。
“过去的市场像是在高速路上开车,大家的速度都很快。未来的市场像是在川藏线上开车,更考验驾驶的技术,团队的配合。”
如果前进的方向不对怎么办?换司机。
蓝光发展的首席执行官,年初,张志成让位张巧龙;年尾,张巧龙让位迟峰。
而首席运营官年中,魏开忠让位余驰;年年尾余驰让位杨武正。
公告中,张、余退下的理由是因为“整体工作安排的原因”等。
一个很体面的解释。
但蓝光今年的人事变动在时间点上值得玩味。
4月17日张巧龙申请辞职,杨武正入选董事局。
12月余驰下马,杨武正接任COO。
无缝衔接接任。
杨武正在蓝光发展曾任蓝光投资董事、蓝光发展董事长助理兼投资发展中心副总经理、股权投资部总经理等职务。
晋升速度堪比坐火箭。
而退下的张巧龙44岁,余驰37岁,都在壮年。两人年才带领蓝光,冲上了千亿规模。
5月张巧龙离开时,蓝光还处在疫情后的恢复阶段,业绩不好似乎也情有可原。
就不禁让人有些疑问,到底是因为业绩,还是别的原因。
甚至有人直接点明,这是杨董事长为小杨总铺路。
一朝天子一朝臣,确是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。中国历史上,在集权统治巅峰的清朝。小皇帝上位,遇到的第一个boss往往不是外患而是权臣。
顺治要斗多尔衮,康熙要斗鳌拜,嘉庆上位就要斗和珅。
为了解决这种问题,负责任的父亲就要为孩子多想一些,比如雍正就帮乾隆搞定了年羹尧。
可是,不管怎么换人,该面对的问题还要面对。
二、千亿之后的新挑战
蓝光发展的CEO迟峰曾表示:“企业的发展是一场马拉松,而不是一两百米。如果用短跑的速度跑长跑,整个运营体系动作会变形,并存在短板。”
这段话用来形容今天的蓝光发展再合适不过了。
在年总部搬到上海后,蓝光发展出现了许多维权事件。
年初,泸州蓝光·长岛国际社区爆发业主维权。成都蓝光公园华府出现地板空鼓、墙面裂缝等众多质量问题。
年4月,蓝光公园华府二期存在主管道漏水、涉嫌虚假宣传学校、不合理补差价等问题。
同时蓝光发展的销售业绩也在下滑,今年前11月,蓝光发展的全口径销售额为亿元,相较去年同期的亿,同比下滑了3个百分点。
年初定下的亿目标基本告吹,甚至能不能守住千亿阵地,也要打个问号。
再加上回款能力不强,蓝光发展的现金流很紧张。
年前三季度,蓝光发展销售金额为亿元,但销售商品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亿,回款率只有54%,处于行业低位。
前三季度,蓝光的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出98.5亿元,同比下降%,是近年来现金流表现最差的一年。
为解决这些问题,迟峰拟了一个三年发展规划:今年夯基础,明年上台阶,后年见成效。最根本的就是解决产品质量问题。
余驰在任时也曾经表示:“面对错综复杂,竞争激烈的行业形势,产品要么出众,要么出局。”
但是按照蓝光换总裁的速度,很难给迟峰时间改变产品质量。
你想治本,老板也想治本,但老板只给你治标的时间。为了向外界释放积极信号,迟峰又是增持,又是优化业务结构。
今年5月,迟峰在二级市场用.37万,增持了蓝光.09万股。这可能是最真金白银的军令状。
到了今年7月,蓝光又以9亿元的价格,将旗下迪康药业的股权转让给汉商集团和汉商大健康。
杨铿曾说:“我年轻时就有一个梦想,就医院,让患者能够尽可能减轻痛苦、接受最好的治疗,这也可以说是我从事医疗大健康产业的一个情结。”
现在这个情结卖了9个亿,可以看出蓝光发展的日子确实不怎么好过。
但面对房企的现金流紧张,9个亿只是杯水车薪。蓝光只好加大融资力度。
三季报显示,蓝光发展前三季度融资现金流入高达.52亿元,较去年全年的.77亿元增长.82%,同时破了蓝光发展的借款流入记录和借款流入增速记录。
这直接导致报表变难看,截止年9月30日,蓝光发展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仍有70.58%,现金短债比仅为0.81,两条红线全踩。
至于净负债率也高达97.64%,接近%的警戒线。
更尴尬的是,这样的负债率还是经过财务技巧粉饰过的。
我们通过梳理财务数据可以看出,蓝光发展很可能通过提高少数股东权益,稀释了净负债率。
年到年三季,蓝光发展的少数股东权益分别为.14亿、.07、.03亿,同比增速为%、76%、38%。
三年间,少数股东权益翻了一倍有余,相比之下,控股股东权益只增长了35%。增加少数控股权益最直接的影响,就是会拉低净负债率指标。蓝光发展似乎是有意为之。
除此之外,还有表外负债的问题,为了财务数据好看点,不少房企都会以担保形式为子公司融资。这几乎是行业内公开的秘密。
蓝光发展的担保金额就不低。
截止到年6月30日,蓝光发展担保总额共为.67亿,是公司净资产的3.37倍。
一旦资金资金紧张,这些都是雷。
最后的话
蓝光现在的问题是既想要销售业绩,又要降负债,CEO无异于带着镣铐跳舞。而以杨董事长以往的操作来看,不是一个很有耐心的掌门人。
少帅也不轻松,如果依仗外来的明星经理人度过困难,就不能树立威信,真正掌握权力。即使父辈再怎么铺路,最终还是要靠自己。
房企靠产品,总裁靠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