迪康药业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又一家千亿房企陷入了死循环地产知识橘 [复制链接]

1#

#百V聊楼市#

财务负面缠身的蓝光,等来了它的白衣骑士。

工商资料显示,5月27日,四川蓝光和骏实业有限公司转让无锡和骏房地产有限公司53.17%股权,受让方为常州旭程企业管理有限公司。

常州旭程由常州万科持股99%,而无锡和骏旗下有四个地产项目。

这次转让,相当于蓝光“卖子”自救,断臂求存。

但这似乎并不足够覆盖蓝光的债务风险。

毕竟,穆迪都说了,未来12~18个月,蓝光将有大量债务到期或可回售,包括逾亿元的在岸和离岸债券,以及亿元的非标借款。

这个体量,是远超蓝光的账面现金的。

而市场对于蓝光的信心,居然,也并没有因为这个消息就有所修复。

至少,蓝光的债券还在被抛售,今天,标志性的“20蓝光02”大跌25%,已经处于价格腰斩的状态了。

这看上去,与海航集团的情况有那么点像。

海航的债券价格于今年1月22号价格腰斩,接下来,没过几天,海航就宣布要破产重组了。

蓝光发展这趋势,不太对劲啊。

蓝光发展的资金链问题,是逐渐暴露出来的。

早在去年7月,蓝光就卖掉了手中盈利的制药板块迪康药业的股份,作价9亿。

今年,蓝光又将旗下物业服务板块蓝光嘉宝以46亿元卖掉(具体可见《“卖子输血”之后,颓了两年的蓝光发展能活过来吗?》)。

但卖子还债,似乎也没有解决根本的债务问题。

今年4月,南宁蓝光雍锦澜湾的业主投诉项目施工缓慢。

本来应该在年底交楼的项目,工程一停就停了8个多月,存在烂尾的可能。

有媒体援引一位在南宁接近该项目的人士的话:“现在有传言说南宁雍锦澜湾或存在和银行的债务问题,开发商没钱给总包单位,所以项目停工了。”

外界议论纷纷,都在讨论蓝光发展的资金链是不是出现问题了。

4月底,蓝光做出了回应。

在投资者电话会议上,蓝光表示,像信托融资这种非标融资,在年到期的额度为亿元。

不仅仅是非标融资,连债券这种标准融资,蓝光也出现了极大的偿还压力。

蓝光表示,年上半年到期债券未能通过再融资进行覆盖,导致新发规模与到期规模之间的缺口比以往大。

年内到期的国内债券有76亿,加上非标融资,蓝光今年一共大概要还亿的债,还债压力比以往的都还要大。

能借到新债去还旧债,当然是最好的办法,但是评级机构丝毫不给面子。

5月初,穆迪和标普先后下调蓝光的公司评级。

他们认为,蓝光“迁都”上海,发展重心转移,可能会使得利润率下降和融资困难,存在较大的经营风险问题。

要命的是,评级的下调,可能使得蓝光的进一步融资变得更难,或者更贵。

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,不仅下雨了,还被雷打了。

5月25日,蓝光和他的关联公司,共4家企业被武汉中院列为被执行人,执行金额为2.36亿元。同日,爆出3只信托逾期。

投资者恐慌了,蓝光的几只债券价格立马出现了一次暴跌。

这家千亿房企,四川的地产龙头怎么走到了今天这个地步?

先看花钱这一头。

蓝光的在拿地上的“蒙眼狂奔”,已经是业内共识。

年,蓝光的拿地金额只有亿,到了年,猛增至亿。

虽然受三道红线影响,年拿地金额比年有所缩紧,但仍达到亿,比年的高出许多。

更要命的是,这些土地有70%都集中在三四线城市。

不仅重仓三四线城市,还高溢价拿地。

在年整年,蓝光拿了52块地,有37块地溢价率超过30%,其中竟然有21块地溢价率超过50%,更是有5块地超过%。

三四线城市的货本来就没那么好卖,加上土地溢价还高,想要不亏本,只能高价卖房。

难怪蓝光这两年的销售规模不仅没怎么增长,而且还有所下滑。

年,蓝光的权益销售额只有亿,比年还少5个亿。

开支大,回款少,这就直接导致了整个年,蓝光的经营现金流是负的,净流出61个亿,是4年来首次。

如果还能借钱,那情况就不会更糟糕。

但是蓝光偏偏踩中了一条线,有息债务融资受限。整个年,有息负债只增加了47亿,与一年内到期的亿元债务相比,简直是杯水车薪。

蓝光的资金链,太难了。

但蓝光也不是没想过自救。

今年,蓝光加速了回款。第一季度,实现亿的权益销售,同比年增加了多亿。

此外,还要节流。蓝光副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迟峰表示,近3年把销售规模稳定在0亿左右,从而控制债务规模。

既然不冲销量,也没必要囤太多地,蓝光表了态,预计年土地投资总额不超过亿元,比起年,少了一半。

说到做到,中指院今年1-4月房企拿地百强榜中,没有蓝光发展的名字。

这开源节流还是很有效果的,今年第一季度,蓝光经营现金流实现了16亿的净流入。

但是!一个季度也就只有16亿的流入,而今年大概有亿的债务要到期,主要压在第三季度。

蓝光自己的态度是,将通过经营回款安排、支出节奏把握,年内确保到期债务的兑付。

特别是第三季度,将迎来偿债高峰,蓝光拟将上半年销售回款支撑偿还债务。

同时,将在适当的时候引入财务投资者。

销售回款重点拿去还债,拿地的事可能就要再等等了。实在不行,那就找个金主替他们还钱。

之前,江湖传闻的金主包括四川省国企、融创、万科、美的、华侨城,但是,至今为止,只有万科真正伸出援手,接了几个项目。

哦,你说现在不拿地,会不会影响未来的销量排行?

就别谈千亿房企的地位了,现在是谈活着的时候。

以上为正文,来自怪叔叔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