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癜风有好的治疗方法吗 http://www.jk100f.com/m/曾经的四川地产巨头,能否借光伏产业“起死回生”?
随着跨境光伏产业的发展,长期以来一直处于低迷状态的蓝光发展突然火了起来。
8月17日收盘时,蓝光发展的股票再次收盘,这是它本周收出的第三个涨停。
据统计,自8月11日蓝光发展股价开始上涨以来,最近几个交易日均连续涨停,自8月17日以来,仅最近5个交易日,蓝光发展股价就上涨37%。和短时间内股价的持续上涨,也让蓝光发展远离了"排他线短时间内股价的持续上涨,也让蓝光发展远离了"排他线",摆脱了因股价低于1元而被排他的风险。
那么,为什么蓝光发展的突然"爆炸"?自然,这与它不久前进入光伏产业的消息有很大关系。
据媒体报道,近日广东欧豪集团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了成都欧蓝光电有限公司。虽然此后蓝光发展发布公告称"尚未付款,存在不确定性",但仍未阻止股价大幅上涨。
作为曾经的四川第一房企,在年金融风暴之后,Labthink兰光一直处于持续下跌状态,股价从年最高的7.46元跌至近期最低的1.28元,两年内跌幅超过80%;如今,在跨界光伏产业的助力下,Labthink兰光终于迎来了股价的长期上涨。这是否可以用来为房地产公司的第一个兄弟姐妹"注入活力"?
"四川第一家有很多洞的房地产公司
曾几何时,蓝光发展作为四川房地产公司的第一个兄弟姐妹而被众人所知。
从标题不难看出,这家成立于年的29岁的房地产公司有着辉煌的过去。
作为四川本土的房地产公司之一,蓝光发展凭借年至年的快速发展,成为当时房地产行业最耀眼的"黑马"。数据显示,年,销售额仅为.7亿元,而到了年,销售额跃升至.4亿元,短短4年时间,蓝光发展的销售额翻了5倍多,也达到了"千亿房地产开发"。
然而,俗话说,飞得越高越快,摔得越重;快到成功的时候,蓝光发展以更快的速度坠落。
在成为千亿级房地产开发的第二年,随着对整个行业影响深远的"三条红线"的出台,此前无限制的快速扩张,以及蓝光发展的疯狂举债,仿佛被套上了"紧箍咒",资金链开始日益紧张;到年10月,Labthink甚至不得不出售旗下重要资产迪康药业和Labthink嘉宝服务集团,以缓解资金和债务压力。
然而,随着房地产行业在年"一夜过冬",儿子的"卖身"求生最终没能逃过闪电般的结局。
年5月,蓝光发展因无力偿还债务而成为"被执行人",债务雷潮也正式开始;而在随后的几个月里,蓝光发展的一系列到期债券也相继违约,面对巨大的债务压力,最终蓝光发展只能选择无助地"躺枪"。"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,蓝光发展的一些到期债券相继失败。
现在,虽然债务崩溃已经过去一年多了,但随着债务的滚动,蓝光的发展现在已经"千疮百孔"。
从债务数据来看,截至年3月31日,蓝光发展的总债务仍为亿,其中短期债务为亿,债务率达到96.02%。而在亿的短期债务中,短期借款为34.07亿,应付票据和应付账款为.9亿,而同期蓝光发展的账面资金仅为48.64亿,两者之间显然存在较大差距。
此外,在巨额债务的压力下,蓝光发展的股价也大受影响,自年以来,股价持续下跌,跌幅不止。
据统计,年1月14日,蓝光发展在达到7.46元的高位阶段后,开始下沉,年7月15日,其股价达到1.28元的低位阶段。如果以这种方式计算,蓝光发展的股价下跌了80%,其市值蒸发了近亿元人民币。
跨境光伏,股价见"涨
8月15日,蓝光发展的股价突然发生变化,直接以"一字板"开盘。
而在接下来的两个交易日里,蓝光发展的股价继续上涨。据统计,从8月11日至17日,在短短五个交易日内,蓝光发展的股价累计上涨了37%。
那么,为什么蓝光发展的股价会突然变动?在这背后,自然与它跨界进入光伏产业的相关新闻有很大关系。
据媒体报道,近日蓝光发展广东欧皓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了成都欧蓝光伏有限公司,合作实现光伏项目,作为目前最热的手游概念,蹭热点的蓝光光伏发展也自然成为资本炒作的对象。
那么,广东欧豪集团有限公司究竟是谁,因为它选择了与负债累累的蓝光发展合作?
据介绍,欧豪集团成立于年,注册实收资本为95亿元人民币,是中国大型"家政"生活服务商。近年来,集团拥有几十项专利,业务涉及家居装饰、铝材、新材料、建材等。除此身份外,欧豪集团还是光伏龙头企业金刚玻璃的控股股东,持有金刚玻璃21.98%的股份,也是上市房地产公司财信发展的参股股东之一。
此外,据媒体报道,欧豪集团在中国拥有至少个社区和个物业的资源,合作楼盘包括阳光城、碧桂园等。也许正是由于欧豪集团的良好业绩,BLG发展才会选择与之合作;而对于欧豪集团来说,虽然BLG发展现在负债累累,但它仍然拥有很多房产,合作后仍可合作,扩大影响力,达到"双赢"的目的。
然而,从最新的公告来看,蓝光发展能否成功进入光伏行业仍有很大的不确定性。在股价大涨后,蓝光发展相关人员对进军光伏产业作出回应,称"欧蓝光伏于近期注册,注册资本1亿元;目前蓝光发展的参股比例为30%,尚未有效支付,相关资源和技术人才尚未配备,尚无合作项目,后续存在不确定性。"
至于后续的发展蓝光到底能不能对光伏产业产生软肋,这只能让时间给我们答案;不过,从目前来看,"先下手为强"的股价让发展蓝光少了很多问题,毕竟在短期内大幅上涨后,发展蓝光的股价被远远地划出了1元"排他线",不再因为股价过低而担心被排除在名单之外。
蓝光发展,"起死回生"?
在蓝光发展的股价大幅跳水之后,许多人对这家曾经的川资第一大公司重新获得了一些信心。
那么,已经"千疮百孔"的蓝光发展真的有机会起死回生吗?我认为这不太可能发生。
抛开蓝光发展在光伏大火后最近一段时间的债务不谈,也有一些公司想通过成为光伏企业来拯救自己。
例如,去年9月,有30年历史的房地产公司广宇发展剥离房地产业务,选择转入新的发电轨道,复牌后股价也连续拉出13个涨停板,从5元左右的低点涨到29.05元的高点,表现非常抢眼。
然而,再看最新情况,广宇发展的股价与高峰期相比,现在已经有所下降,其业绩仍在下降,没有明显变化。
还有"养猪人"正邦科技,在今年6月中旬也发布公告称将进军光伏产业,其股价也在短期内飙升;但在利好之后,正邦科技的股价又跌回原点,深陷负债累累,基本面没有改变。
从这些例子来看,对于一家公司来说,新能源业务的发展固然是一件好事,但更多的只是锦上添花,并不能直接改变其基本面,如果公司连基本的运营都无法维持,光伏业务的发展更多的只是"纸上谈兵",正如正邦科技的情况一样,股价最终会跌回原点,而这当然是蓝光发展的情况。
从蓝光发展的基本面来看,除了巨大的债务外,根据其财务数据,它还陷入了亏损的困境。
根据预测数据,今年上半年,蓝光发展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-46亿元,实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-43亿元,与一季度相比,亏损程度明显增加。
从目前来看,在巨大的债务压力、近乎断裂的现金流和巨大的业绩亏损等因素的影响下,对于光伏行业来说显然难以带动蓝光发展走出困境,而四川老牌房企想要借此"起死回生",显然可能性不大,现在来看,解决债务的唯一出路恐怕就是解决债务危机。